• 最專業的教育集團
回到頂端

鐵人教育夢

李萬吉董事長的鐵人教育觀:鐵人精神不只是噱頭!快樂學習更不是口號!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教室裡。教育,是事業,更是畢生志業。本專欄收錄李萬吉先生針對教育和時事等相關議題,在報章專欄所撰寫的文章。


以專業務實面對幼兒雙語教育
閱讀更多

以專業務實面對幼兒雙語教育

在雙語國家的政策方針下,這兩年政府積極推動各種雙語教育措施,同時也啟動相關法規修訂,近日也傳出可能鬆綁幼教法限制英語教學的相關法條,引起許多反對聲浪。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幼兒雙語教育需求一直高度存在,然而幼教學者多認為幼兒學習雙語會干擾母語的學習,且不利幼兒身心發展。長久以來這些爭議都無法被有效討論和辯證,仍多是各持己見,也因此幼教市場產生許多模糊地帶。

雙語教育不單只是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涵蓋使用雙語進行學習。而現行「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規定幼兒園不得進行全日、半日或分科外語教學,其限制的是將英語作為單一學習科目,並未禁止在雙語環境下進行適切的幼兒教育。實務上,只要課程、師資和環境規劃得當,採用雙語進行幼兒主題統整教學,並不影響幼兒學習發展,反而讓幼兒在自然的情境中學會使用兩種語言。至於影響母語學習成效的因素複雜,恐怕不能直接歸咎於雙語教學。

國內「幼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中,也明訂了多元文化相關學習的指標,雙語教育絕對是有助於多元文化學習的利基。然而要提供適切的幼兒園雙語統整教學,具備雙語能力及幼教專業的師資才是關鍵。政府若可比照中小學外籍師資聘任規定,允許大學以上學歷,具備他國合格幼教師資及幼教經驗者在國內幼兒園任教,如此同樣在不得進行單科英文學習的規範下,幼兒園仍可聘用較合格的外籍師資進行雙語環境的統整課程。

與其用無法滿足家長需求的幼教法規限制,讓錯誤的雙語學習充斥幼教市場,不如用更務實和專業的角度修訂法規,引導家長選擇正確與適當的幼兒雙語學習環境,更有助於雙語教育發展。

務實與前瞻 讓幼教正常發展
閱讀更多

務實與前瞻 讓幼教正常發展

上周台灣閱讀協會提出呼籲,認為注音是學習閱讀的重要工具,建議在幼兒園階段就要開始學注音,且政府應培養幼教師資教注音的能力,研擬適齡適性的注音符號教材教法。這是對現今幼兒教育規範,尤其是語言學習方面,提出新的的思考和批判。

現今的幼兒園教保準則及課綱規定,幼兒園實施課程要以統整方式進行,不能採分科方式和精熟為目的的讀寫算教學。然而實際運作時,這些規範不易界定,常被擴大解讀成什麼都不能教。主管機關進行相關督導時,不僅課程中不容看到類似的教學行為,就連相關的教材、教具都被當成洪水猛獸般,完全不應該出現。甚至像在抓現行犯一般,完全無視教室裡幼兒的存在,任意闖入拍照,簡直把幼兒園當犯罪場所,把幼教老師當現行犯看待。

許多案例顯示,學會注音符號的認讀,不僅可以增加幼兒閱讀和探索環境的機會,也可以當做親子互動的題材。只要透過有趣的教學活動,提早接觸,拉長學習時間,反而更能讓孩子融入在語言學習的樂趣中,並且以正確的方式學習。實際上,就算幼兒園不能教注音,許多家長還是各自想辦法讓孩子學,結果反而會因錯誤的方法而折損孩子學習的興趣,傷害語言基礎。

不僅注音符號學習如此,英語學習更是。許多研究都顯示提早接觸多語言學習,並不影響孩子母語的學習,更可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關鍵在於適當的環境和正確的方法。可惜政府不願積極面對,只是矇著眼禁止一切。

這是台灣幼教現場面臨的困境,政府對幼兒園家長的需求視而不見,加上一些陳舊且似是而非的觀念,讓幼兒階段的語言教育長期處在一種詭譎模糊的狀態,保守的政策限制幼教的發展,不合理的法規也讓大家難以適從,父權的心態讓一些公務人員橫行霸道。在缺乏更務實與前瞻的幼教制度下,許多亂象自然而生,更多的幼兒學習發展也就被耽誤掉了。
整合各界資源 提昇雙語教育品質
閱讀更多

整合各界資源 提昇雙語教育品質

近日有民間機構公布了台灣學童英語學習的調查結果,發現有42%的家長讓孩子學齡前就開始學英語。這個數字顯示家長對孩子從小建立雙語基礎的需求相當高,從媒體報導看不出這個調查的對象範圍和英語學習的定義,但若從目前實際的幼教市場來看,尤其在都會地區的幼兒園,學齡前接觸英語學習的人數恐怕遠超過這個比例。

此外,該調查提出近七成家長認為學校英語課程學習不足,會另外安排孩子去補習班或安親班學習英語,每年投入在英語課程學費成本也相當高。實際上在國際化的需求下,雙語教育的重要性已是無庸置疑,現在中小學階段的雙語教育幾乎已不再是「特色」,而是一種「必要」。家長現在關注的不只是學校有多少英語教學的時間,更關心學校英語教學成效是否滿足他們的期待?

多年來國內對英語教育的投入,民間機構一直是跑在政府前面,主要因為政府的資源分配受限制度和法令規範,在課程和師資上很難有大幅度的調整。因此在推動雙語教育的政策時,往往只能先從形式著手,那些對英語學習期待較高的家長,只好額外花時間給孩子補習加強,或者直接進入提供雙語課程的學校學習。

既然政府難以在資源上滿足期待較高的家長,不妨以更開放的思維,把民間的資源加以整合運用。政府可以務實的檢討和修改相關法令,讓外籍師資聘用制度更友善,以便引進更優質的外籍教師,甚至讓幼兒園的雙語教育獲得更多法規上的支持,然後建立專業的評鑑機制,針對各種雙語課程進行評鑑和認證,讓家長在選擇這些課程時,能更有客觀的參考依據,相信這樣能建立更專業和品質的雙語教育環境。
放寬限制 讓幼教多元發展
閱讀更多

放寬限制 讓幼教多元發展

上周專欄刊出「擴大公幼,教育也要前瞻」一文,呼籲政府要投入更多經費擴大公幼規模,減少年輕夫妻養兒育女的負擔。然而文中提到這些年私幼的學費年年上漲,經許多幼教人士指正,此為錯誤資訊,特別提出澄清與更正,對於造成私立幼兒園所的困擾,也表達歉意!

實際上,政府自民國97年後即管制了幼兒園的學費,雖然103年鬆綁,但全國僅有約一成的私立幼兒園調整收費,各縣市政府在實際審查幼兒園收費時,仍是採取保守凍漲的態度,導致私立幼兒園的學費難以真實因應營運的需求。

尤其教育部自100年度起實施「五歲幼兒免學費就學補助」政策後,政府及家長便認定私立幼兒園學費為每學期一萬五千元,多年來並無調整。雖然容許私幼依需求收取其他費用,但設有許多限制,且需詳細分析說明,審查也未必能通過。對許多想要調整老師薪資提升品質的私幼來說,這是經營上的一大困擾。

政府將五歲幼兒視為準義務教育,要比照國民中小學學生就學免學費概念,理想上應提供接近公立國中小規模的公幼數量,但地方政府財政難以負擔,只好採用算人頭方式補助學費之權宜作法。但這補助是給家長的,不應視為給私幼的補助,更不該將補助金額視為私幼學費標準,管制私幼的各項收費。這種齊頭式的平等,未能考量不同幼兒園的經營條件差異,等於限制了私幼的發展和品質。

私幼是要繳稅且需自負盈虧的教育事業,須有足夠的收入和彈性才能永續經營和提升品質。政府既然需要私幼提供更全面的幼教資源,就該更務實的放寬對私幼的管制,讓用心經營的私幼能多元發展,不僅家長得以選擇適合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能減輕對公幼需求的負擔。
擴大公幼 教育也要前瞻
閱讀更多

擴大公幼 教育也要前瞻

台灣的生育率過低,讓少子化問題加速衝擊整個社會,人口減少和老化也將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很多,其中養兒育女的費用過高無疑是一大關鍵。尤其在學齡前的托兒和幼教階段,由於公立幼托機構不足,加上這些年產業的低薪化,民間幼托機構的費用對許多年輕夫妻來說的確負擔不小。

民眾一直呼籲增加公立幼托機構,但是以新北市和台北市來看,去年各新增了1558和480個公幼名額,仍是杯水車薪。各級政府還是多採取最簡單的「增加幼教津貼」方式來因應,根據統計過去七年來已投入近五百億的補助經費,六都甚至將補助年齡擴大,但補助金額和實際需求落差太大,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想要解決幼托影響生育率的問題,政府不能再以拉選票炒短線的心態來面對,必須下定決心,投入大量經費,滿足多數民眾對公幼的基本需求。同時更開放私幼的經營模式,調整對私幼的補助機制,負擔得起較高學費的家庭,可依需求選擇其他私幼,讓資源有效分配。就像現在的中小學,每個孩子都有學校可就讀,如果不滿意公立學校辦學,還有私立學校可選擇。

這當然會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但教育培養的是未來人力,是最基礎也是最前瞻的建設,如果連這也不願意投資,其他再多的前瞻計畫也將因嚴重少子化而失去穩固的基石,達不到預期成效。相反地,當政府把幼托的問題解決,除了減少年輕家庭的財務負擔,刺激生育率,同時也讓他們能更安心的投入職場工作,增加整體社會的產能,帶動各方面的發展,其產生的連鎖效應,勢必大於我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