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專業的教育集團
回到頂端

鐵人教育夢

李萬吉董事長的鐵人教育觀:鐵人精神不只是噱頭!快樂學習更不是口號!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教室裡。教育,是事業,更是畢生志業。本專欄收錄李萬吉先生針對教育和時事等相關議題,在報章專欄所撰寫的文章。


用加法來看待明星高中光環
閱讀更多

用加法來看待明星高中光環

高級中等教育法急就章的修正通過,十二年國教雖然有了法源基礎,不過卻沒解決社會大眾的疑慮,反而引起另一波爭議,甚至把私立學校視為洪水猛獸,加深了公私立學校的對立,這真的不是好現象。

儘管新法已要求降低私立國中直升高中比例,但當前仍有許多輿論認為直升比例太高,加上免學費政策,將導致更多好學生選擇私校,造成「公私立翻轉」,「私立高中將搶走明星高中光環」。這種「私校撿便宜」的推論,甚至是見不得私立學校好的心態,對許多私校經營者和教職員來說,相當不公平。

長久以來,國人對公立明星高中(甚至大學)的信仰根深蒂固,就算少數私校以升學成績見長,也難以撼動那些公立明星高中的地位。因此私立學校必須付出更多心血,投入更多成本,營造更多特色,提供更多服務,才能獲得學生和家長青睞。

不可否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確讓較多家長考慮選擇私校,但前提必須是家長能肯定這些私校的辦學特色與經營成效。單純用免學費和直升保障來斷定私校的優勢,是低估了家長們的判斷力。若因十二年國教政策讓更多好學生有機會選擇「好而且有特色」的私校,讓公私立學校的不平衡能稍微翻轉,這應該是好現象才對,何須憂心?

相較於私立學校的生存壓力,過去的制度讓多數公立高中不需努力發展特色,就可以招滿學生。若因十二年國教讓公立學校更有危機感,進而尋求突破創新,提升辦學品質,這豈不也是學生之福?

公私立學校本來就有不同的功能與發展條件,彼此其實可以多元互補。真正的明星高中光環不該是你消我漲的減法,反而是相互輝映的加法。期待社會大眾用更開放的心胸看待公私立學校間的關係,讓每一所用心辦學的公私立高中都能成為明星高中。
是換湯也該換藥的時刻了
閱讀更多

是換湯也該換藥的時刻了

末代基測結束,無論表現如何?都要先恭喜今年的考生們,終於完成階段性任務,未來的發展,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態度和能力!

明年起十二年國教就要正式上路,有人說今年孩子是背水一戰,如果沒考好,明年參加十二年國教很不利。想起過去高中聯考改成基測,大學聯考改成學測和指考,也總是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好像這些制度一有閃失,會讓那些考生掉入悲慘世界,難以挽回!事實證明,這些制度儘管不完美,也不會造成天大的災難,頂多就是教育現場的改革未如預期,讓學生繼續面臨另一種形式的升學考試壓力吧!

當然,也有人用當年實施九年國教的成功例子,期待十二年國教能帶來新契機,我也很希望如此。當年決定自己創辦幼兒園到高中一貫學制的學校,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為了讓國中生學習正常化。即使如此,這十年來仍不免受到基測影響,難以完全實現理想,學校在許多課程規畫上還是綁手綁腳,教學設計上也仍有顧忌,擔心的就是那些要參加基測考試的學生會不會少了「考試競爭力」?基測退場,取而代之的會考是否能化解這個壓力?我想沒人敢確定。尤其,當我們都用「取而代之」的角度來看待會考這件事,思考的還是會考如何更「精準」區分學生能力?討論的還是特色招生能有多少比例?那這次的改變,恐怕又只是「換湯不換藥」了!

近來期末常可看到康橋校內舉辦學生專題研究發表,無論小學或國、高中,無論課業成績如何,孩子們都能站在台上自信地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真的讓人興奮和感動。我深信,學生需要的就是多元的學習機會和舞台。也期盼大家趕緊跳出「入學方式」這個泥沼,花心思為國、高中教育注入更多活水,讓孩子學得更精采。
台灣需要多元發展的教育價值觀
閱讀更多

台灣需要多元發展的教育價值觀

林書豪在NBA神奇表現讓全球瘋狂,各種與他有關的話題也隨之而起,尤其他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卻在NBA發光的例子,不僅對華人世界的價值觀產生衝擊,連美國社會也同樣覺得神奇。當追溯林書豪的成長背景,有人開始讚嘆其父母開放的教育觀,然後會想:如果他生長在台灣會如何?

當林書豪謙虛的將功勞歸於團隊時,其實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他的身旁,還有更多同樣專注並成功的在NBA球場占有一席之地的人,而這些人的周遭,更有無數努力或想要擠進這個籃球殿堂的年輕人。借用某個廣告詞,那是一個「體系」,強大而具有吸引力,讓許多天賦在其中獲得釋放。其實不僅是職業運動,在國外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體系,讓年輕人有追夢的勇氣和機會。而支撐這些體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多元發展的教育價值觀。

現今台灣社會,雖不至於「萬般皆下品」,但「仍以讀書高」,普遍的教育價值被龐大的升學體系掌控,「讀書為了考試,考試為了升學,升學為了就業」,簡單而明瞭,當孩子想走不同的路,父母和孩子都得面對龐大的壓力。結果,多數孩子沒有力量去堅持自己的夢想,多數家長沒有勇氣讓孩子去試探,因為這個社會體系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他們放心去追夢。

教育應該是改變社會價值的重要力量,只可惜多年來我們教育的改革反受單一價值觀的牽制,不斷停留在「如何辦理升學考試」的技術層次上打轉。如果能真正建立多元發展的教育價值觀,從體制上創造更多舞台,讓年輕人的潛力得以發揮,相信更多的「台灣之光」自然就會散發出來。
 
最前頁 |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