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文教集團-最專業的教育集團
  • 最專業的教育集團
回到頂端

語文學習的質與量

語文學習的質與量
每當國內課程綱要做調整時,總會引起各種爭議。前些日子輿論才對教育部要將新住民語言列為必修母語的政策提出質疑,這幾天「搶救國文聯盟」再大聲批判中小學國文課程時數嚴重不足,造成學生國語文能力每下愈況。若加上長期以來政府與民間對幼兒學習英語的看法不一,顯然在語文學習的概念和方法上,大家還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語文的形成是很複雜且漫長的過程,不同的時空環境和需求條件,都會影響語言的保存與發展,除了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外,語文還緊密連結了社會文化的脈動。最近爭議多聚焦在「時間」問題,其實時間只是學好語文的因素之一,學習的方法更加重要。

筆者多年經營教科書,發現老師為了批改作業方便,常不願選擇開放式問題較多的版本,學生大多做些連連看、選擇題或是非題,欠缺寫小文章、寫報告的機會,寫作能力必然下降。

再者,中小學的語文課程常圍繞在文章的分析與精熟學習,對於廣泛閱讀、歸納整理的重視和投入都不足。不調整語文教學的內涵,增加再多時間也未必能竟其功,反而削減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此外,語文學習不應限於語文課,其他科目的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接觸和運用,都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近期「翻轉教室」受到重視,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總算有了機會。

其次,各科目的學習都該讓孩子多寫報告取代做一大堆封閉式的題目,孩子的思考力、整合力、寫作力才得以提升。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有限,增加任何科目的節數,勢必減少其它科目的時間。若能做到跨領域統整學習,善加利用各種科目的學習活動增加語文閱讀、思考、運用和創作的機會,藉以培養不同的語文關鍵能力,才能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讓語文學習的質與量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