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吉董事長的鐵人教育觀:鐵人精神不只是噱頭!快樂學習更不是口號!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教室裡。教育,是事業,更是畢生志業。本專欄收錄李董事長針對教育和時事等相關議題,在報章專欄所撰寫的文章。
自五月停課到現在,算是台灣學生最長的一次離校經驗,有人戲稱這是史上最長暑假,雖說期間各校努力實施線上教學,但學習模式和氛圍總是與實體上課不一樣,學生心態的確會較放鬆。如今疫情逐漸控制住,下周學生們將會回到學校,相信多數學生都非常期待,有些家長更是想要放鞭炮慶祝了! 這次的停課不停學,讓許多人感受到科技的發展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衝擊,甚至認為未來的學習型態難以回頭,數位學習的能量將會更快速發展。而這種學習型態的改變,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學習節奏這件事。 傳統的學習依賴學校,而學校則以「學期」作為規劃教學活動的依據,將老師需要教的、學生需要學的,有計畫的排入二十周的課程中,親師生都很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在每堂課、每個單元、或者每個定期評量的完成度,並做為檢視教與學的績效指標。這樣制式的學習一旦久了,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疲乏,的確需要寒暑假適度的休息和調整,以便重新起動下一學期的學習。 然而,從中小學生的身心和智能發展來看,學習的時間未必要有這麼清楚的起迄界線,學習的範圍也不該侷限在固定的課程單元。寒暑假的作用,除了讓師生得以喘口氣稍做休息,更可以藉此讓學生有機會和時間投入其他的學習,包括自己有興趣涉獵的課外活動,或是補強學期間較不熟稔的內容。 當資訊科技打破學習的時空疆界,許多的學習不需要在教室裡進行,不受限在制式的教材單元中;甚至無法於學校的學科課程裡得到滿足時,教育現場也需調整習慣已久的學習節奏,用更彈性和適性的思維,讓學習有更多可能性和延續性,放假一樣可以不停學。 (圖照:Jackie Niam / shutterstock.com)
全國停課一個多月了,有老師開玩笑的說,沒有學生的校園裡,這學期真的是靜悄悄的來到尾聲! 這段期間隨著防疫警戒期限不斷延後,學校不斷在調整原訂的各種計畫,雖然線上教學盡可能的維持學生的學習進度,許多課程和活動都無法正常實施,對學生來說難免遺憾,卻也因此發展出許多創新的線上學習活動,讓師生感受到到資訊科技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 接著要進入暑假,在疫情沒有明顯趨緩的情形下,多數的營隊活動、暑期輔導、安親課程都被迫取消或轉型為線上。因此,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也成了最近學校和家長頭痛的課題。 許多學校會將暑期課程轉換為線上教學,然而一個多月來,許多學生已對網課感覺疲乏,學習參與度和效益也降低。因此學校在規劃暑期線上課程時,最好能善用科技,設計更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商請家長透過直播方式,在職場進行職業介紹,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工作環境和內容;或者利用視訊會議或網路資源,安排平時課程中較不容易進行的學習活動,例如各類主題的生活分享、讀書會、專題探討、遊戲競賽等。 家長方面,以往暑假是孩子容易沉溺在網路的時候,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恐怕更依賴使用3C和網路。家長應該先和孩子溝通暑假的作息,事前規範3C使用的時間和目的,並且安排其他活動,包括課外閱讀、適當運動、家事參與等。 面對這波疫情,雖然學校和家長都承受很大壓力,但孩子的成長也不能因此中斷。相信只要多花點心思,透過良好的親師合作,相信能夠提供孩子精彩、豐富且有意義的暑期學習體驗,讓他們過個輕鬆但不過度放鬆的暑假。 (圖照:Travelpixs / shutterstock.com)
自從全台學校停課開始,數位教學資源成了維繫不停學的關鍵,於是各種網路上既有的線上教學平台使用者倍數成長,各級政府、學校或者民間機構,也積極蒐集整理各式資源,連教科書出版業者也全力支持,免費提供更多數位教材或學習資源,目的就是要讓前線作戰的老師們發揮教學專業,維持學生的學習成效。 最近也聽到有些老師分享,這次才驚覺原來網路上有這麼多數位媒材,有這麼多人在各種社群平台分享各種線上教學經驗和資源,就算之前較缺乏的內容,也在這段期間很快的就補上了,讓他們備課起來安心許多。重點是,多數的資源都是免費的! 這次停課不停學的確引出驚人的線上教學需求,也同時激發出台灣教育界許多數位資源製作的能量。然而,這些資源無論是來自教師個人、公益平台、政府機構或是民間企業,雖然多數是以免費形式提供給老師和學生使用,其實都要耗費許多時間、心力、專業以及經費累積而成。也就是說,那些資源都不該是免費的,只是有一群人願意去付出和承擔。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廉價的,除了人事、教材、設備、水電等這些顯而易見的費用外,還有許多隱藏在背後的成本,包括師資的養成與專業成長、課程與教材的設計、教學科技的導入、親師生關係的建立、學校行政的經驗累積,這些過程都是教育的成本,其投入的質量也都影響著教育的品質。 希望這次掀起的線上教學浪潮,除了讓大家發現數位資源開發的重要,也能關注到這些資源產生的成本。有句話說,免費往往才是最貴的,因為要承擔更多未知的風險。應該用更長遠而務實的角度去思考,無論是付費或共享,有對等的付出,才能持續獲得有品質的教學資源。 (圖照: CreamLabrador / shutterstock.com)
為了因應新冠疫情可能造成學校停課的狀況,教育主管機關從開學前就已呼籲各級學校老師要提早準備線上教學的平台與內容,這段期間也看到政府和許多企業組織紛紛提供各種線上教學的資源和技術協助,網路上有非常多老師分享他們使用線上教學的案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即便如此,先前多數學校老師對線上教學仍處於一種被動消極的態度,大概覺得應該沒那麼嚴重吧!直到最近真的出現某高中因兩位學生確診而全校停課,大家才驚覺敵人已經兵臨城下,隨時會慘遭「毒」手,再不趕緊儲備自己的戰力,很可能會措手不及了。於是這兩周可以看到許多學校積極辦理線上教學研習,老師們就算心裡有百般無奈,也多不敢輕忽,有人戲稱這應該是史上老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進步最快的時期。然而,線上教學畢竟不同於實體教學,不只平台操作的技能,師生或同儕互動的方式,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不熟悉的情境,老師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備課,要調整教學習慣,還要處理學生新的學習問題。不只是學生端軟硬體的使用問題,還有因好奇和興奮而不受控的挑戰。老師若無法熟悉操作,缺乏周延的課堂規範,或者急躁的想運用各種線上教學的技巧,卻忽略學生的適應狀況,線上教學的成效就很難期待了!現階段線上教學仍只是個應急的替代方案,老師們不妨先求穩定,從較簡單的模式入門,等學生和自己都順利上手後,再來運用更多線上教學的功能,嘗試不同的教學變化。最重要的是,所有教學設計仍要緊扣學習目的,不要只為了嚐鮮而求變,才不會讓學習偏離了軌道。
現代都市中的家庭,外食的機會越來越高,尤其到了假日,大大小小的餐廳都可以看到闔家用餐,或者父母帶著小孩一起參加聚會的景象,原本應該是溫馨歡樂的畫面,但卻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原來在那些家人之中,眼前多了好幾個客人,他們各自專心用手指招呼著,有時臉上露出笑意,有時則皺著眉頭,似乎那些客人所嘗過的美食,總是比餐桌上的餐點來的誘人;那些客人所遭遇的經歷,比身旁家人的心情更重要。結果那些螢幕裡的客人,頓時成了餐桌上的主角。手機或平版電腦等3C產品,對許多現代人來說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配備,甚至成了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依賴。這些快速的通訊科技,增加許多在不同空間與時間的的交流,隨時關注千里之外的友人近況,掌握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小事,這是「科技來自於人性」帶來的許多便利。然而,這些科技也讓許多人減少了螢幕之外的實體互動,忘記和家人眼神對接的感覺,以及分享喜樂悲苦的感動,這或許是「科技正在改變人性」的悲劇。很遺憾的,父母往往是促成這種悲劇的幫凶,有時為了幫自己爭取一些時間和空間,就把孩子交給3C保母照顧;更糟的是,父母也被手機綁架,為了沉浸在自己的虛擬世界中,只好讓孩子進入另一個世界裡。網路上,有不少圖片和影片在控訴這樣的悲劇,希望大家能放下手機,用更多時間對待身旁的家人親友。春節假期,是家人親友重要的團圓時光,希望大人們能以身作則,減少對3C產品的依賴,用心陪伴孩子和家人,好好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建立正常的互動模式,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畢竟,眼前有著稚嫩肌膚,或者粗糙皺紋的家人,才應該是餐桌上的主角。
康軒文教集團 著作權所有 © 2025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