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文教集團-最專業的教育集團
  • 最專業的教育集團
回到頂端

言語暴力難發現 孩子其實很受傷

言語暴力難發現 孩子其實很受傷

隨著社會發展,國人對兒童保護觀念也不斷進步,不僅立法約束體罰或肢體暴力等行為,對兒童的身心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近日有社福團體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近三年兒童遭精神不當對待的人數不斷攀升。各種精神遭不當對待情境中,最常見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執、使用言語暴力」,其他如「父母期待孩子聽話,不允許有任何反抗」、「親子衝突,認為所有的錯都是孩子的問題」等。

在學校教育現場也常可見因不健全的家庭或親子關係,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而父母常基於管教或保護的用意,加上不會立即出現明顯疼痛或傷痕,因此傷害不容易被發現。且有些時候傷害是延遲性的,慢慢積累在孩子心中,導致兒童產生憤怒、焦慮甚至憂鬱情緒,甚至引發自傷或傷人的行為。

有些言語暴力是直接而強烈的,孩子產生的反應(如害怕而哭泣)也很明顯;然而有些不當語言對待卻不容易察覺,尤其是那些羞辱性的、欺騙性的,甚至是開玩笑性質的語言,往往更容易混淆孩子對自我的認知,打擊孩子的自信。

這幾年常聽到的「情緒勒索」,也是父母常會無意間壓抑孩子的一種互動方式。例如「我辛苦把你養大,你就該聽我的」、「我這麼做也是為你好,你應該要心存感激」等,那些聽起來是善意的語言,可能只是刻意忽視孩子需求,想簡化溝通理解的藉口。

孩子因不對等的年齡、體型或權力關係,面對這類精神不當對待的語言,通常無法也不知如何反抗,累積的創傷也可能要很久以後才會顯現。唯有父母隨時檢視自己的語言用詞,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這些對待方式,才能盡量避免這類不當對待,也更能讓孩子理解與接受父母的用心。

(圖照:MH-Lee / shutterstoc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