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吉董事長的鐵人教育觀:鐵人精神不只是噱頭!快樂學習更不是口號!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教室裡。教育,是事業,更是畢生志業。本專欄收錄李董事長針對教育和時事等相關議題,在報章專欄所撰寫的文章。
教育部最近首次公布了大學「編制外」教師和公立大學同職級教師的薪資對照,結果發現不僅私立大學編制外教師比例過高,許多私立大學編制外教師的薪資甚至不到同職級公立大學教師的一半。一位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薪資不到5五萬元,還比不上稍有資歷的中小學教師,實在讓人對這些大學教授感到遺憾,也讓大家認清教育事業的營運現實!大學聘用編制外教師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成本考量,尤其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招生狀況已不復以往盛況,減少人事成本一定是經營的必要手段。然而,低薪勢必難以留才,缺乏優質的教師,無論教學或研究品質也都難以提昇,對招生就更不利,結果就是惡性循環。其實降低人事成本不是只有減少薪資一途,審慎檢視市場需求和學校利基,適度整合和淘汰不具競爭力的科系,將有限資源做有效運用,強化特色科系,仍有機會帶來發展的新契機,在過去十幾年其實不少類似的私立大學發展案例。大學應具有開創性的本質,學校要發展不能只靠消極縮減預算,反而應該投入更多研究發展,實施更優質的教學,這需要優秀的人才和精良的設備。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學費長期凍漲的政策限制下,連資源充沛的頂尖大學薪資待遇都難以和國外優質大學競爭,一般私立大學想要有效提昇教師待遇,更是難上加難!優質的教育向來不是廉價的,政府若要整體提昇品質,勢必要投入更多資源;政府財力既然難以全面顧及,就應當讓私校的收費和營運有更多彈性空間,只要做好相關配套和品質管控,其他就讓市場需求來決定吧!
看著台北市府廣場前跨年晚會畫面,天空飄著雨,台上藝人仍敬業的賣力演出,台下群眾也穿著雨衣不減興致;跨年煙火雖然在雲霧中黯淡許多,但大家倒數迎接新年的情緒還是一樣亢奮。或許悶久了吧!即便知道全台各地都是陰雨天,還是許多人跑到墾丁、台東等地,一起遙望著心中的那道曙光。2018年台灣真可說在風風雨雨中跨過,天災不少,人禍更多,經濟沒有起色,政治更是紛亂。偶有幾位台灣之光的精采表現帶來共同的歡呼外,多數時候看到的是對立衝突不斷,就連應該最穩定發展的教育都難置身事外,一年換下三位教育部長,也留下難看紀錄。然而,許多時候變動是為了帶來更好的發展。新的一年即將正式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歷經過去幾年諸多爭議、討論、嘗試和修正,制度和內容都大致確定,但仍有許多老師對此感到徬徨,是否能順利推動?就要看未來這半年中,第一線教師用什麼態度去面對改變?曾聽老師分享,新課綱的素養教育其實就是找回心中曾經嚮往的教學方式,老師們只要能用更開放積極的心態,透過團隊學習和對話,就會產生新的教學想法和模式,無論是探究實作或跨領域的教學,也都不會是難以實踐的課題。上週與幾位準教師們座談,聽到他們嚮往當個好老師的理想,深受感動。投入教育事業三十年,深深覺得教育是要向前看,要帶給人希望。人們面對未知總是容易退縮,但越是保守往往越無法解決問題。我們總是教導學生要積極正向,要勇敢挑戰,那麼在這關鍵的時候,更需要老師們找回教育的初衷,積極為每個孩子建構最理想的學習環境。
康軒文教集團 著作權所有 © 2025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